中国园林网8月29日消息:距德化县城30多公里的美湖小湖村,有一棵千年樟树。最近,它被入选“福建树王”之列,成为名副其实的“樟树王”。
“樟树王”伫立在美湖小湖村的溪流边,一派葱郁,好像在千年的风雨中,为我们点亮一盏绿色而永恒的生命之灯,斑驳的躯干让我们见证了悠悠岁月。
关于它的成长,最神奇而真实的莫过它每天的吃水量!几年前,林业专家经实地考察:樟树一天竟能喝掉三吨半的水!
如今,美湖已从过去传统的农业乡镇向第一矿业大镇转变,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樟树王”公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据了解,公园内及四周将种植一些花草树木,而园区内原有的旧校舍也将改建成植物标本馆。
樟树和一座庙宇
小湖村是美湖乡政府所在地,现有人口1800多人,分别居住着章、林、刘、郭、陈、许等18个姓氏。
一个小山村拥有18个姓氏,单从这一点看,足可说明早时村庄的人气及和睦程度。因在封建时代,移民除了要“宗族势力”外,还要解决“先来后到”等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据当地一些族谱载,小湖村的先祖大都始于唐朝中原地区。
可以这样猜测:先人们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告别都城的奢华,穿越崇山峻岭来到闽中。或许是美湖一片如“湖”的宽阔山地让他们避居于此。他们共同耕种,繁衍生息。不但和睦相处,还共同守护着这棵被后人誉为“神树”的大樟树。
德化的民间故事说:唐末黄巢起义,章、林两人为避战乱,一路风餐露宿来到小湖村,在精疲力尽之际,见绿色苍茫的旷野中有棵大树,就躺在树下休息,很快进入了梦乡,梦见一位身披树叶的老翁站在面前,告诉他俩四句隐语:“两氏与吾本同宗,巧遇机缘会一堂;来年同登龙虎榜,衣锦归回济四乡。”梦醒后,两人见四周无人,只有一棵参天的大樟树,树叶与梦中老翁身披的一模一样,不禁恍然大悟:老翁点明的“两氏与吾本同宗”,正是取“林”字的“木”字旁,加上“章”字,就是“樟”,老翁不就是樟树的化身吗?于是他俩就在樟树旁建屋定居。日夜攻读,双双考取进士。
如今大樟树旁仍然保存的“章公庙”,就是后裔为了纪念两位先人兴建的。对此,在德化旧志中,确有“唐末时,有姓章和姓林两人避黄巢起义战乱居此,殁而有灵,乡人建而祀之”的文字记载。
樟树和一段历史
德化的一些史料有美湖“先有樟树,后有章公庙”的记录——“龙浔西隅有一古庙,名为章公庙,庙前有一古樟。章公乃南唐太尉。即唐建庙,有唐即有树。”
另外,在明代刘世赓在《章公墓》一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章公“唐时率兵御寇至此,民赖以安”。诗曰:“战垒萧萧记策勋,当年保障赖神君。唐书新旧遗名迹,德里春秋怆义魂。唐貌犹崇老太尉,墓田谁表故将军。寒岩谡谡松风起,惆怅啼猿隔断云。”
这些文字不但给美湖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而且给我们留下当年的黄巢起义军可能经过美湖的猜想。那么,黄巢起义军是否经过?这有待史学界去进一步考证了。但我们有理由推测,黄巢起义战乱发生后,一方面是郁郁葱葱大樟树所在的“如湖宝地”吸引各方逃难的百姓;另一方面是“章公率兵御寇至此”,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pagetitle=subtitle=]
一座乡镇和一棵树似乎与黄巢起义有关。也许,历史文化的影响力需要挖掘和传承。作为一个矿业基地,美湖的历史人文景观不少,挖掘保护无疑可以进一步丰富其内涵。也许若干年后,建成的“樟树王”公园,将给人们带来“冲天香阵透美湖,满园尽带黄金甲”的别样感受。
樟树和一个家园
早在1000多年前的南唐保太二年,就有李良佐建会仙观于武夷宫而明令樵禁的记载。正因如此,当今的武夷山被列为世界文化双遗产名录,不能不让我们佩服这位先贤“樵禁”的先见之明。
如今,当我们走进小湖村,面对独木成林的“大樟王”时,也会由衷地发出感叹:正是一代又一代美湖人的坚守和呵护,才有这片“千年绿荫”在深山中站成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小湖村的村民们把这棵千年樟树当作“神树”,他们相信这棵树是有灵性的。刘天祝老人介绍说:“游客来时一定要绕树三圈,因为樟树会保佑人。”他还说:“1949年,德化土匪张雄南率大队人马,到美湖要与土匪团长林青龙火拼。樟树得知后,即让山头所有树木变成哨兵。张雄南赶到美湖时见大雾笼罩,远处看不到目标,近处又疑伏兵,惊恐之余不战自退,美湖因此逃过一劫。”
在这里,“樟树王”被披上种种神秘色彩,成了村民的精神图腾。其实,“神树”较早就有记载,在德化旧志中也有这样的文字:“宋绍定庚寅(公元1230年)汀寇自尤岭来,忽皆遁去,人谓神驱之云”;此外还有“丰年则枝叶茂秀,荒年则枯萎,田地龟裂,土地荒芜”的记述。
如今,美湖乡开始大力挖掘有关樟树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设“樟树王”公园,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美湖乡党委苏书记说,“樟树王”公园的建设,不但增加美湖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将使更多的游客前来一睹“樟树王”的“尊容”,这也是美湖党委、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