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3月9日消息:未来的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可能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才能游遍,不仅面积扩大一倍多,景点和配套设施也将增加许多。记者昨日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按照新的《植物园总体规划》,市园林植物园将是“集万石百景于一山,拥万种树群于一园,藏古刹深潭于幽谷,览海景岛城于峰巅,具有休闲旅游、科研科普等多功能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综合性植物园。”
未来格局“一心含四板,双环带五园”
据了解,未来的植物园将形成“一心含四板,双环带五园”的格局。“一心”即植物园的核心区,“四板”指观赏植物区、文化植物区、经济植物区和科普生态植物区四大板块;双环是指由东西两环组成核心区内8字形环游路径,五园则是佛教文化游览园区、观光休闲园区、生态游览园区、生态保育园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引种收集世界各类奇花异卉1万种以上,建成集植物、自然、人文的84个景点和33个专类园。
去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扩大植物园面积的决定,将文曾路以西的大片山林划归植物园,植物园的面积从原来的2.27平方公里扩大到4.9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后,植物园在厦门城市中的旅游休闲服务功能大大增强,发展空间也大大提升。
新增设施将带来绝佳视觉享受
今年,园林植物园除了环保观光车道、步游道、登山道、观景亭、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将新建或续建5个专类园区、1个标志性建筑物,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新的亮丽风景。
雨林世界:2004年初步建成的亚热带雨林区,利用紫云景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原有的植被,引入雾森系统,造园家利用宛若天成的手法,把热带雨林的绞杀现象、板根、空中花园、独木成林等特点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建设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人工亚热带雨林区。续建的雨林世界,将进一步完善景观和基础建设,营造出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典范,雨林景观的独特性和神秘感将更加强烈地冲击游客的视觉。
沙生植物园:规划将原有的多肉植物区拓展,丰富沙生植物种类,建造森林型沙生植物馆,营造国内最大的沙生植物园,使其成为植物园的“镇园之园”。
藤本彩叶植物园:该园面积11.39公顷,将继续建设“藤萝榭”等建筑和景观。今后在这里可以赏彩叶植物、识花架藤本、走植物八卦迷宫,不仅增加植物知识,还不乏趣味性。
草花园:将借鉴一些国家山地花园形式,集中展示各类草本花卉,打造成植物园的“点睛之园”。
药用植物园:将根据各种药材的使用部位不同进行有序分区,使观者易于认识和记忆。不仅有利于宣传和保护我国的药学瑰宝,而且还将促进中草药的开发利用。
凌峰阁(暂名):将在植物园制高点建造凌峰阁,成为植物园的标志性建筑,已邀请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齐康院士设计。
新闻链接
植物园简介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是福建省目前惟一的综合性植物园,也是全国惟一一个处在城市中心的植物园,先后建成13个植物专类园,集植物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国内著名的植物园。同时,也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市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环境教育基地。
作为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重要标志的植物园,历来都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公益事业。在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把市园林植物园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的社会公益事业重点项目,把植物园建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游客游览观光的海内外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