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
提起鼓浪屿,总与“浪漫”这个词脱不了干系。浪漫来自于她的异域风情以及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这是一个中外文化碰撞的地方。早在宋末元初,鼓浪屿便已开拓。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历史中,随着厦门作为福建地区早期开放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受到来自中国闽南地区、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等多元文化的共同影响。外来多元文化的碰撞、共存和融合,以及华人文化具有的巨大创造力和积极作用是“鼓浪屿”独特的文化特征。
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社会融合的典范。近2000座具有世界各地特色的历史建筑、当年几乎覆盖全岛的道路网络和市政设施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是中外文化碰撞留给鼓浪屿的宝贵财富,也是全球化发展初期社会变革的杰出范例。鼓浪屿完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当时传统社会融入现代公共设施向新社会形态转变的历史变革。它是在多元文化共同影响下发展、完善的近代居住型社区的独特范例。同时,这个小小的岛屿还是音乐的沃土,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
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的三坊七巷把古与今融合得恰到好处。
这是一片位于繁华市区的古色古香。作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站在高处看它,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它像一个宁静小村落大隐于市;走近欣赏,则坊巷纵横,石板铺地,还有不少亭台楼阁、假山石雕。三坊七巷从唐代延续至今的城市住区,它的街巷格局,是中国传统坊巷制度的延续与发展,保存完好的街区形态是中国古代城市住区肌理和城市景观的突出例证。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古代的“城市规划”。
在三坊七巷,我们还能看到严复、林觉民、冰心等名人故居,他们均从这里走出。三坊七巷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历代士人阶层的生活空间,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延续了近千年的坊巷格局及宅院,生动地展现了这些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核心作用的士人阶层群体的生活状态,保留着这一阶层最后的群体生活写照。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质,感受到他们对深植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修齐治平”思想的追求,以及他们对文化的传承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如今,三坊七巷又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过去士人才能享用的住所,已成为大众休闲游览的观光地,人流如织,灯火通明,而街边古色古香的“星巴克”、“麦当劳”等现代元素,又吸引了许多游客。
闽南红砖建筑
在闽南地区,我们常常能见到红砖红瓦的独特建筑风格。
闽南红砖建筑,就是以红砖红瓦为主要建造材料的建筑。它的分布范围,大致包括今福建晋江、九龙江两大平原区域及其沿海岛屿等。闽南红砖建筑既有中国传统民居对称、严整、封闭的特点,又具有华丽活泼、夸张矫饰的地方特性,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由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互结合、碰撞后形成的完美地方建筑类型。
数百年来,闽南人走遍了世界,也把红砖古厝的建筑风格带到了海峡两岸甚至世界各地,台湾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红砖红瓦建筑,就深受闽南红砖古厝的影响,无论是结构、材料还是建筑风格,都与闽南传统民居一脉相承。
值得一提的是,闽南红砖建筑已经在台湾地区生根发芽,融入当地的建筑文化之中。特别是在闽南地区的红砖建筑,许多是台湾同胞的祖祠、祖居,有的则反映与台湾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有关的史迹,有的则反映台胞在大陆捐建或修缮的各种公益设施或创办的实业旧址,佐证了闽系红砖建筑是两岸文化同源的实物载体。此次红砖建筑申遗,正是在闽台两地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才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荐阅读:
(来源:福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