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言谈间,无论是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有关市领导在谈及珠海如何保持和提高“环保模范城市”称号时,都显现出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哪里呢?
“目前全国掀起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高潮,已命名了45个模范城市和3个模范城区,我们现在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一位市领导这样说。
其他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对珠海的压力并不是主要问题,最大的挑战来自珠海评定“环保模范城市”区域的扩大。
“珠海市1997年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时评定环保模范城市的区域是香洲区,当时金湾区、斗门区还没有成立。”市环保局环境规划与科技科科长梁玉昭说,“现今评定的区域还包括金湾区、斗门区,珠海市环保的多项指标都跌至‘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合格的临界水平。”市环保部门一位负责人解释说,“金湾区、斗门区目前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很薄弱,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未建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环保机构薄弱,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都远落后于国家和省的建设要求,也低于周边兄弟城市。”
“评定区域扩大后,珠海要保持和提高‘环保模范城市’这个称号的含金量,有很大压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汕头是第一个被挂上‘环保模范城市’黄牌的城市,两年内如果不达标,汕头就会被摘掉这个称号。而被挂黄牌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评定区域扩大了,在纳入了潮阳等两个特别大的市区后,汕头的各项指标明显被拉了下来。”
珠海会不会重蹈覆辙呢?“就拿珠海市的污水处理率而言,‘环保模范城市’在2006年的要求是达到70%,而珠海市目前只达到了60%多。”梁玉昭说,“环保的多项指标都跌至合格的临界水平,珠海要努力赶上啊。”
六项承诺体现珠海决心 今年4月,珠海市向国家环保总局发出了《关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持续改进的承诺函》,承诺采取自愿承诺的方式,决心每年解决一批本市发展中出现的或市民关心的城市环境重点问题。
从《承诺函》中可以看出来,这6项承诺均是目前珠海市环境保护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与市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关键问题。这6项承诺如下:一、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2005年底使主城区污水收集率达到80%,并随城市发展持续提高;二、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程,香洲二期、吉大二期和北区污水处理厂在2005年投入使用,南区污水厂2005年底完工,到2005年底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并随城市发展持续提高;三、积极推进垃圾处理设施的扩建和新建,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06年6月底前西尾坑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并随城市发展持续提高;四、加快建设金湾区和斗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到2006年底,使两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并随城市发展持续提高;五、继续推进江河水环境整治,重点推进前山河、三灶中心河、十二村河涌、市区排洪渠等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
“各部门要真抓实干,把各项环保工作落在实处。”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顺生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就要结束时,再三强调:“市政府将与各有关市直属职能部门、3个行政区、6个功能区分别签约,以这样一种形式向市民承诺,表明市政府解决环保工作存在问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