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抗受12级台风
马形象多次修改
张千秋说,既然郑成功塑像是要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就要高标准完成。最后选来选去,选了全国著名雕塑家、厦门大学艺术系教授李维祀担任总设计师。而厦大也很重视,专门调用了物理、化学、历史、艺术、台湾研究所的各处专家进行调研与设计。
开始审定时,很多细节做了修改。比如,郑成功的脸部参照了很多国内郑成功的画像,特别是在南安石井的郑成功纪念馆内的画像。周焜民说,厦门的郑成功塑像、福州的林则徐塑像,甚至在美国孔子学院的孔子像也出自李维祀之手,不过擅长人物塑像的他对马的塑像并不太熟悉。刚开始,感觉他雕塑出来的马显得有些颓废,不像一匹战马。后来,有人注意其桌子上摆着一尊唐三彩的陶马,认为他可能潜移默化受到了这匹马的影响。因此,市里有关人员提醒他参考古诗中对马的描述,比如,马的前额应该像竹劈,而非圆润;马的鼻孔应该开得大,才能跑得快;马的颧骨要挺立,才能算是一匹好的战马。
张千秋说,当初设计时,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地质安全性评价、地质钻探、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因为要考虑到那么大的雕像要抗受十二级的台风,还要防地震等。当时周焜民有过让马两只前蹄腾空的想法,但经过设计团队的计算,认为这个方案承重问题很难处理,马身的重心很难找准,这一设想只得作罢。
据悉,开始的设计模型只有一米高,到最后厦大设计团队特地盖了一个大棚,做出了38米高的1∶1的石膏模型。设计方案定下来之后,交由承建单位南京晨光机器厂锻铸塑像。
2004年,郑成功塑像终于屹立在大坪山上。铜像高30米,基座高8米。铜像工艺设计采用外表缎铜拼接,内以铜铁片网空间结构为骨架,基座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实心网架结构。
影响
寓意“高大上”
带动人气
周焜民说,当时在设计郑成功塑像时并无“马到成功”或“马上成功”的想法。
不过,2008年,大坪山郑成功骑马塑像开始被称呼为“马上成功”。这个称呼最早见诸文字的记录,出自王伟明的一篇名为《“马上成功”双城记》的文章,该文刊登于《泉州人大》,讲述了一段海峡两岸友好交流的故事。
一进入2014年,泉州的大坪山在网络上一下火了起来,成了最吉利、最讨喜的地方。“马上成功”塑像的“高大上”寓意打败了“马上有钱”等各种“马上体”,不少网友以“马上成功”的塑像寄托美好祝福和希望。
“马上成功”塑像在网络上走红之后,如今,不少市民专门登临山顶与“马上成功”合影,以求在马年讨个好彩头。
市民高女士原来每周末都会带儿子登大坪山,上周末再去时便特地取了个好角度,让儿子和“马上成功”合影,“除了寄托希望,更是因为这个地方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地方了。”
周焜民评价说,郑成功塑像至今几乎没有受到批评,源于这座塑像有几个成功之处。比如,切合历史,反映海峡两岸人民希望统一中国的心声,而这也是最成功的涵义;又比如郑成功的造型英姿飒爽、正气凛然,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链接
台南“马上成功”
系泉州赠送
2008年,泉州市赠送台南市一座郑成功石雕像,雕像在台南延平郡王祠揭幕。这是祖国大陆第一次将郑成功雕像送往台湾。而这座石雕,也是一座“马上成功”。
这并非巧合。王伟明说,当时赠送雕像一事已定,原本向石材厂下的订单是单立之像。后来,台湾的相关人员来福建,到泉州大坪山参拜郑成功雕像之后,对“马上成功”雕像极感兴趣。订单很快被修改,这才有了如今台南的“马上成功”像。
推荐阅读: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