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遍布城乡的公园已成了长乐城乡“标配”,全市现有30多个城市公园、262个乡村公园,基本形成了村村有公园的格局。
记者从长乐市园林局了解到,作为“福建省森林城市”,近年来长乐斥巨资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37.70%提高到目前的45.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10.16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6.77平方米,相关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美丽长乐:走绿色经济路子
作为全国百强县,如何在改善工业排放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长乐市政府面前的严峻考验。他们摸索出来的路子是:政府引导,依托企业,走绿色经济的路子。
近年来,长乐市纺织业以少有的魄力大力革新和调整行业结构,筹集1.25亿元资金对全市印染企业生产废气废水及中水回用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升。曾经被认为高污染、高能耗的印染环节也正向环保、低耗的方向转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据长乐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长乐关停了多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开展了生猪定点屠宰场整合关停工作;在工程减排方面,推进城区、滨海、潭头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华能福州电厂、鑫海冶金公司等重点企业减排项目整改提升;在管理减排方面,开展国、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验收和数据有效性审核,加强减排核查和日常监管。
“我们正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经济模式。”长乐市政府分管工业副市长郑子记说。
临空经济区、“数字福建”产业园、海峡生态文化创意项目等一批重大园区项目动建,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粮油食品等生态环保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3年,长乐工业经济总量1744亿元,连续第三年位居福州市各县(市)区首位,而单位GDP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成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站在新的起点上,长乐再次迈出新的步伐:一座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长乐”,渐行渐近。
推荐阅读: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