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福建泉州:城市绿化不该只是“配套”
市场动态

福建泉州:城市绿化不该只是“配套”

来源: 闽南网 作者:涂传之 喻兰 日期: 2014/11/17 9:03:20
座谈会上,多个部门坦言,在泉州绿化不容易,养护更不容易。因多头管理、缺钱、缺人,区属道路基本是放养状态。众人思想碰撞后,提出“发展城市立体绿化”、“推广绿化认养措施……

城市绿化 何日不再是“配套工程”

园林专家指出城市绿化症结,呼吁别再制造“路进绿退”,加快完善绿化缺口。

泉州城市绿化座谈会与会者讨论热烈,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园林总工程师庄惠榕发言表示,泉州绿化一大症结在于城市建设决策层观念不重视。

与会人员感同身受。市民代表林里楠说,香港、澳门的路也很窄,但人家就不堵,我们反而把树给牺牲了;市园林局公园绿地管理科科长林晴说,绿化经常只是“配套工程”,园林部门也只是“相关部门”,导致工作开展困难。

泉州的城市建设近20年发展很快,难免在绿化生态问题上,留下历史欠账。在如今城市发展与生态需求的新历史时刻,泉州将面临的也许不只是弥补,还应站得更高一些,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从绿色生态的最本质需求出发,避免再制造“路进绿退”的类似问题,还应加快步伐完善城市绿色缺口。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绿化,尤其在城市,事关一座城的传说,世代人的福祉。

“为了保护绿化,能否放弃直行道路拓宽?能否让车辆绕行?”

“规划不科学,不给道路拓改预留空间,有拓宽需求了,就叫绿化让路,这是不可取的。”市民代表林里楠说,“路拓宽是防车堵。泉州的实际情况呢?路再宽还是堵,但在香港、澳门,路再窄都不会堵,两侧甚至还有地方停车。顺畅交通,难道只有毁树拓路一种方式吗?”

“泉州城区平地少,交通用地紧张是客观事实。从表面上看,‘路进树退’是城市交通和园林争夺空间,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决策者的观念问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园林总工庄惠榕说,交通能产生效益,但绿色也是一种经济,关键是决策者是否重视绿色带来的社会效益。

“我曾与市政府的相关领导探讨过,过去泉州城区的发展思路,集中于如何让车走得更快,却为此牺牲了绿化、行人的行走空间等很多东西。

但我认为,交通顺畅的关键,在于疏导,而非快速,为了保护绿化,能否放弃直行道路的拓宽?能否让车辆绕行?”庄惠榕认为,近几年福州的城市道路建设方向,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福州近年修建的三环路,是一条环线全封闭快速路,其有效地分流了日渐拥堵的二环路的交通压力,某种程度上,避免了福州中心城区其他道路为承担分流任务而毁树拓宽的情况。

“绿化,经常只是‘配套工程’,园林部门也只是‘相关部门’”

轻视绿化的观念,不仅出现在决策层,亦在城市建设的执行层面普遍存在。

市园林局绿化管理科科长傅佩霞说,在当前的价值导向中,有人认为,花钱做绿化是浪费。相比其他部门,园林部门的发言权太弱。

绿化,经常只是“配套工程”,园林部门也只是“相关部门”。市园林局公园绿地管理科科长林晴说,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被一次又一次的城建施工重复建设擅自破坏,已是家常便饭。

“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往往被置于各项规划的末尾。园林设计师往往被架空,在‘路进树退’中,没有抗争力。”庄惠榕提出,新加坡对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就很高,其所设立的“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直接由总理监察,“国家公园局”的规格也大大高于其他部门,在人力、物力上都有充足的资源。

亦有与会者提出,泉州市园林局正科级事业单位规格较低,即便一些城市的园林部门仍属科级单位编制,但相关负责人皆予以高配,以便于园林工作的展开。

“损绿、毁绿违法成本太低,应予以重罚”

林里楠说,毁绿背后有猫腻。他了解过,有商家因行道树挡招牌,向园林局申请修剪未得批准,便使用硫酸、盐水“浇死”树木。有点激动的林里楠,说起海都报报道的“浮桥仙景老人会擅伐绿化树”案件,认为1万多元的处罚太低了,“应对损绿、毁绿行为予以重罚。”

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国家、省、市各级园林绿化条例都显得滞后,现在的《城市绿化条例》系1992年出台,新条例意见稿多年来一直在征求,却迟迟未出台。在当前的情况下,执法力度不严、违法成本过低,如何避免损绿、毁绿行为的一再发生呢?

庄惠榕从设计者的角度提出一种新思路,“担心树冠挡住招牌的地方风俗或许难以改变,但可以通过设计避免。比如刺桐路的绿化设计之初,就曾考虑到这点,将一些行道树设置在各店面的墙体位置,不要正对着人家的门口。可惜因为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到位,最后也未能达成设计效果。”

与会者们讨论之后,又提出,对于临街店面门前的一些花圃、花箱,如交由商家认养“三包”,在减少园林部门养护经费压力的同时,也能避免商家因经营原因对绿化进行破坏。

“泉州城市绿化,多年来一直在向外地学,但学习又相对滞后”

“泉州城市绿化的方式,多年来一直在向外地学,上世纪90年代起,经历了向大连、深圳等城市学习‘大草坪’、‘多灌木’、‘种大树’等阶段。但泉州的学习又相对滞后,当别人已经意识到旧有绿化模式的错误,拔去灌木,开始种树时,我们还在沿用旧有的园林设计思路。”庄惠榕说,现在新区、新路所种的胸径10多厘米的壮苗,是她多年前就开始呼吁的,一种较科学的绿化模式。

虽然种大树、老树绿化见效快,但庄惠榕不认同。她说,其实壮苗也很快,一年就可以明显看到变化,而且长起来有劲,树形容易修剪,好看。

庄惠榕认为种大树、老树的观念不科学,还表现在:

一是种植成本高,一株树苗胸径差2厘米,购买成本相差数千元;

二是大树的原产地多为原始森林,城市绿化购入这些成材大树,变相破坏了大树原产地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闽粤两地从云南大量购入成材木棉,正是造成云南近年干旱、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是养护投入被压缩,钱都花到树木购买成本上,“七分养”自然提高不上去。

不过,庄惠榕欣喜地看见,近年来,泉州城建涉及绿化的一些观念正在转变。比如一些新区、新路在规划、施工上,就给绿化留了更多空间;而自己多年来呼吁的科学绿化方式也正在铺开。

她准备进一步呼吁,依托市园林局的技术力量,成立苗圃基地,“城市绿化种树的目的,毕竟是为了后人。成立苗圃基地,既能摆脱盲目从外地调入树木,树种水土不服的问题,也能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

推荐阅读:

上海:将开放6个“郊野公园” 绿化覆盖率达38.5%

四川:绵阳计划新增绿化面积260亩

徐志林:绿化养护也是个技术活

湖北:武汉三环线绿化带面积完成96%

(来源:闽南网)

编辑:珊瑚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