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 陈水发摄
工业发展:集聚集约,转型升级
邵武确立绿色GDP发展理念,慎选招商项目,建立项目部门联审、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优选效益好、污染少的好项目,逐步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的转变,近3年婉拒了27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项目投资达30多亿元。引进了垂直轴风电机制造、锂电池电解液、UPS级电子化学品制造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高科技项目。在确保引进优质项目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3年,淘汰了水泥、氢氟酸、造纸等落后工艺生产线 20多条。同时,推动龙头企业“高位嫁接”“创新升级”。杜氏木业牵手国际知名家居巨头“宜家”公司,进口原材料,出口高档办公家具,开启绿色家居新时代;永晶、华孚公司开发出电子级氢氟酸,广泛用于液晶屏等电子领域,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
建成邵武经济开发区和金塘循环经济产业园两个省级工业园区,集约用地、集约管理,实现产业集中集聚发展。邵武坚持规划环评先行,规范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污染集中控制设施配套,对入园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近3年,邵武在工业继续保持闽北领先的同时,单位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均持续下降。
城乡建设:着力宜居,提升幸福
一直以来,邵武市着力民生民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坚持每年都带给百姓惊喜,每年都将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在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城乡建设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
邵武市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持续实施城市亮化、彩化、美化、净化的“四化”工程,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12公里,旧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绿化,开工建设城市第二饮用水源工程——大乾水库,投放LNG公交车50辆、CNG出租车183辆。完成城区主干道户外广告整治、店招规整,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市容市貌不断提升。
同时,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先后投入47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池、水源保护地3000多个,覆盖10个乡(镇)、街道、41个行政村,受益人口6.59万人,农村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5%以上。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补助政策,推广使用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全市共有6800多口沼气池享受补助,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利用率达96.3%。着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拆迁或关闭24家,建立沼气生态化治理模式29家,利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沼气生态化模式5家。积极推进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市“三级”联创工作。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