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普宣传:形式多样的植物课堂
植物园是一座以活植物为材料的科普馆,展示千奇百怪的植物世界。50多年来,植物园十多个专类园内的各种新、奇、特植物,成为厦门市民和各地游客观赏的重点。
2009年1月,植物园科普展馆正式开馆。通过科普展板、标本、实物、微缩景观、电视视频、多媒体系统和电子书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和游客展示自然世界的奇妙和瑰丽,传播有趣的科普知识。
引种成功的植物在园区安家的同时,还会挂上名片—植物铭牌,标识科名、学名、中名、原产地、用途等科学信息,有些还增加了植物相关的故事、典故与趣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厦门植物园每年都会举办三四场大型科普活动,很受市民、游客的欢迎。精品兰花展、芳菲月季花展、水生植物主题展……这些赏心悦目的展出传递着生动的自然科学知识。
厦门植物园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植物、昆虫、鸟类、蛙类等生物。2012年厦门植物园推出了夜间自然观察活动—“夜趣自然”活动营。这种新奇的活动方式甫一推出,就获得广大市民的喜爱,连续两年档期全部暴满,不得不多次加场。
厦门植物园还向社会招募科普志愿者,更好地为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科普讲解和咨询服务,协助维护园内参观秩序,维护展品安全,辅助开展科普展览、科学小讲台、科普讲座等各项文化活动。2011年7月、2012年2月,植物园两次面向全市招募60名科普志愿者,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节假日、周末和学生春秋游高峰时为游客进行免费科普讲解,发挥了积极的科普宣传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名片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位于厦门岛东南隅的万石山中,始建于1960年,是福建省第一个植物园,也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4.93平方公里。园林植物园是厦门重要的旅游景区,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囊括了许多著名景点,年入园游客量均达百万人次以上。它还是我市最为重要的植物引种驯化和科普教育基地。
数字
7000多种
1960年建园至今,厦门植物园已引种、收集7000多种(含品种)植物,建成了松杉园、蔷薇园、竹径、棕榈岛、沙生植物区、南洋杉疏林草地、雨林植物世界、藤本植物区、花卉园、药用植物区、彩叶灌木区、百花厅、苏铁园、引种驯化区、市花园等15个专类园区。
27项
研究课题立项27项,已完成课题19项,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8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4篇,获得国家级专业优秀论文2篇,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3篇,厦门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12篇;出版《珍奇植物》、《厦门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园林植物1000种》、《观赏藤本植物》、《竹类植物耐盐性研究与园林应用》《福建常见园林植物-乔木》等专著14部。
名景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荟萃了“万石涵翠”、“太平石笑”、“天界晓钟”、“万笏朝天”等诸多厦门名景,拥有“郑成功杀郑联处”、“郑成功读书处”、“澎湖阵亡将士台”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界寺、万石莲寺、太平岩寺等闽南名寺也身居其中。
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洋杉草坪内亲手种植了一株大叶樟,现已成为人们缅怀一代伟人的场所。
荣誉
1999年被授予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授予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和全国生物保护多样性示范基地。2001年被授予厦门市环境教育基地。连续三届(2004年、2008年、2012年)被评为厦门市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之首。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推荐阅读: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