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杏林湾,总长26公里的绿道及自行车慢行道已基本形成,让杏林湾变成了新城的一个“大公园”,通过上游整治和环湾排污处理的进一步强化,杏林湾的风景将越来越美,空气也会越来越清新。
流域整治助推 特色农业发展
——专访后溪“河长”、集美区副区长吴金平
“流域整治不仅是清淤、截污,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景观,还将结合发展特色农业、古村落保护开发等,为沿线村庄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百姓富、生态美。’”集美区副区长吴金平介绍,此次许溪小流域示范段整治将结合打造“一村一品”,让流域的生态环境、农村面貌、产业发展都得到改善和提升。
许溪小流域示范段河道总长12.537公里,总面积约6.37平方公里,流域涉及张庄、下庄、仙景、墩仔、李林、崎圳、坑山、溪尾等8个自然村。今后这些沿线村庄将主打乡村生态旅游,融合周围的自然资源,形成“游山、玩水,赏民俗,体验农家情”的旅游格局,形成产业、人文、自然生态与地方特色有机融合的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带。
“以溪流两侧生态绿廊带为主线,串联下庄睡莲基地、太空农场、田头仙景芋种植等田园风光建设,突显乡村生态风貌,开发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农业游乐项目,形成农业大地景观。”据介绍,集美区将进一步鼓励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让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通过新增土地固定租金、保底制年分红、员工劳动收入、农副产品销售等方式增加收入。
治理小流域也是唤醒乡愁的过程。许溪沿线在开发旅游项目的同时,有关部门定下了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耕作层的“规矩”,要求保持自然生态,形成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环境。同时充分结合本地乡村特色,比如张庄布街等人文历史,结合当地资源形成不同主题人文历史链条、开发骑行一日游等旅游活动,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让村民更有“归属感”。
目前,许溪小流域整治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集美区将复制其中好的做法经验,全面推开其他几条溪流的治理工作,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相结合,形成亮点特色。
推荐阅读: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