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榜”上占据头条的是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他们自己集资建起了一座小园林,还负责日常维护,省委副书记王三运还参观过哩。
凤凰社区的这座“后花园”有山有水,可漂亮了。
大伙当年都是从其他地方拆迁到这,有的来自南公园,有的来自洋头口,有的来自茶亭。
老社区的居住环境没有现代小区那么讲究。
“那就自己来改善吧!”小区黄依伯的一句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1997年,十几位老人你一元,我一元,硬是把杂草丛生的一片空地铺上了水泥路,添置了石桌石凳石门。
2000年,家住池子旁的老人林纯华,一口气拿出了8000元捐建了一座喷水池。
池中有几座形态各异的假山,山上有小亭,假山中的喷头正往外天女散花般喷水。池水清澈见底,水里还有几十条金色鲤鱼悠闲地游着。
“我们省委副书记王三运还在街道领导陪同下来参观过,还夸我们的园子做得好呢!”凤凰社区居委会林主任和居民们颇自豪地说道。
老人们悉心维护小园
小园每一处都有老人们的心血。
“你看,石门上‘颐乐园’三个字还有对联,是六建公司退休工人吴明生用石头粘上去的,厉害吧。对联‘颐养天年品人生,翠榕常青见沧桑。’是我写的。”黄依伯挺自豪。
有两棵榕树是当时建园时大家一起种的,还有一棵是潘炳栋老人从他老家移植过来的,当时还是小小的一株,现在都碗口粗了。去年,老人刚去世,97岁。
喷水池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全靠老人们,大伙一见池水有浮物,就主动去捞;怕小孩子捞鱼危险,大家还出钱在池子护栏上安了铁栅栏。喷泉的开关在林纯华依伯家,水一旦脏了,林依伯都会去换水。
冬天来了,池边的榕树一直掉叶,林依伯和几个居民商量后,买了块黑色的遮阳布挂在水池上空。
如今,这个园子已经成了凤凰社区一个“旅游景点”,还吸引了周围其他社区的居民前来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