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福建南平走出“生态扶贫”路
市场动态

福建南平走出“生态扶贫”路

来源: 新华社 作者:孟昭丽 林超 王成 日期: 2016/11/24 15:53:38
以“绿”著称的闽北山区福建南平在推进精准扶贫时,将“好生态”与“富百姓”巧妙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之路。记者在采访发现,以“绿”生“金”的探索已遍地开花,在实现产业发展、农户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闽北山区的“青山绿水”……

中国园林网11月24日消息:以“绿”著称的闽北山区福建南平在推进精准扶贫时,将“好生态”与“富百姓”巧妙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之路。记者在采访发现,以“绿”生“金”的探索已遍地开花,在实现产业发展、农户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闽北山区的“青山绿水”。

探路子:昔日“穷根”今日“金山”

6年前还因为地理位置而苦恼的政和县外屯乡洋屯村村民,如今却骄傲地说“家乡是一块风水宝地”。

走进洋屯村,两侧山势陡峭,中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塘。“这里四面环山,地势落差大、河流多,常常是十年九淹。”曾任村主任、如今是政和县农家人莲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许仁寿告诉记者,村民们辛辛苦苦种植的水稻,却常因洪灾颗粒无收,苦不堪言。

在一位驻村干部的启发下,2010年起,洋屯村根据当地气候和地域特点,组织村民大规模发展莲子产业。“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莲子基地,产品供不应求,贫困村的帽子也摘掉了。”许仁寿笑着说。

南平市农业局副局长林承杞告诉记者,南平发挥“一方水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目前拥有顺昌菇业、浦城丹桂业、光泽鸡业、松溪笋业、政和竹业等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4552家、家庭农场941家。

在闽北山区,一些乡镇因为远离城区、交通不便而成了贫困村。如今,远离城区的那份“纯净”反而成了“金字招牌”。在一些文化特色突出的贫困村里,正通过挖掘地方自然生态、特色农业、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等资源,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带动贫困户增收。

记者在顺昌县张墩村看到,新组建的旅游公司打造了葡萄园、苗木园、水乡渔村等农业景观平台,建成了全国首个“乡愁馆”,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2015年该馆共接待游客26.38万人次,参与农户每月增收1100元。

求发展:生态经济“双赢”初显

在松溪县旧县乡东厝村,70多岁的蔡朝清守着自家的5亩山垅田,却因家里没有劳力,生活窘困。如今,他以每亩400元的年租金入股当地一家水稻合作社,足不出户每年可分红2000多元。

在南平,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准路径正在慢慢成形。这不仅保护了闽北山区的生态环境,而且从“绿水青山”中找到“金山银山”的当地村民们,保护生态的积极性更高了。

编辑:牡丹花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