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3日消息:从福建国检局获悉,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注册登记管理,今年4月1日后,未经注册登记的企业生产的竹木草制品将不允许出口。确因特殊原因未及注册登记的企业,经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可延期于6月30日。
近年,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的竹木草制品携带有害生物问题,与食品接触竹木制品中防腐剂、漂白剂残留,非工业用木制品中含砷防腐剂残留问题,竹木玩具、木制家具中甲醛、铅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及物理安全问题密切关注,并在我国出口的多批竹木草制品中检出活虫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先后发出官方通报,要求加强管理和检验检疫。其中美国以多次从我国产木制工艺品中截获有害生物,并从广东出口的圣诞树木竿中发现杉棕天牛为由,全面禁止了中国圣诞树对美出口,至今仍未解禁,我国受此措施影响的出口产品达1亿多美元。为提高出境竹木草制品质量安全水平,避免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受到更大损害,国家质检总局已于去年做出决定,规定今年4月1日起未经注册登记企业生产的竹木草制品将不允许出口。
福建是竹木草制品出口大省,仅2007年,福建国检局辖区经检验检疫出口的竹木草制品就达8亿多美元,是最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但由于此类产品种类繁杂,加工工艺千差万别,附加值偏低,相关企业存在生产规模、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造成出口产品质量时有波动,直接影响国外市场的巩固和扩大。福建国检局把出口竹木草制品的检验检疫监管作为服务"三农"、服务海西、服务发展的具体举措来落实,借注册登记制度实施和部分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之机,一方面严把准入门槛,一方面督促、指导相关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增加质量安全意识,加大软硬件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切实解决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重点问题,以促进辖区出口竹木草制品产业平衡过渡,持续发展,做大做强。主要采取了以下六项措施: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国检信息》、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二是对辖区出口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清查,摸清家底;对出口企业集中、出口量大的重点区域进行调研,找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三是召集业务骨干进行研讨,对注册登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认识,明确考核标准和判断尺度,并下发会议纪要作为执行依据。四是请检测技术人员参与企业调研,了解辖区主要产品特点,有针对性地为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监测工作做好准备。五是动员相关业务人员加班加点,加急对申请注册登记的企业进行考核、指导,使符合要求的企业尽快获得注册登记资格,避免延误出口。六是对管理基础较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的企业,建议其请有关咨询机构提供完善管理体系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达到注册登记要求。
据悉,目前福建国检局辖区已有91家出口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通过考核,取得注册登记资格,可继续出口,占辖区同类出口企业的12.28%;另有529家企业已按要求提交注册登记申请,尚未完成考核,或经考核尚存在一些不符合项、需跟踪整改和审核。福建国检局已主动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对这部分企业延缓注册登记管理要求,在严格检验检疫监管下继续允许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