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陈琰父女在厦创业,其“美格兰花城”知名度甚高。 (梁伟 摄)
美格农艺的创办人陈琰熀说,十年前,在台湾人力最紧张的时候,自己决定来祖国大陆发展。很快,因为参与厦门的一个高尔夫球项目开发,他瞄准了农艺产业的前景。从刚开始的蝴蝶兰到现在名目繁多的各种花树,美格在厦门这片土地上飞快成长,很多台湾的小农场主在准备进入大陆市场时,把厦门的美格作为第一站。
眼光独特,看中园艺市场
来厦门投资之前,从西非到欧洲,从美国到日本,前前后后踏访了60多个国家,陈琰已几乎是全球“走透透”。在走过了北方营口和闽南漳浦之后,机缘巧合之下,他来到了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厦门,并于1989年参与投资凯歌高尔夫球场。这是陈琰初来乍到的首站。而恰恰是这一站,成就了陈琰日后的园艺王国。
“在凯歌设计修建的时候,有些指定的树种比较名贵,我就发现国内花木品种非常少,因为少,所以也非常贵。那时候我就注意到,应该引一些品种进来,我就想,一定要弄一块地,从海外引进新品种。”因为这一份独特的“鉴赏力”,1993年,陈琰以震惊业界的“零”园艺经营经验,在厦门同安大胆创办了占地150亩的美格农艺,通过从台湾引进优良种苗和先进技术,走出了一条台商在厦投资的成功之路。
台风考验,父女并肩共渡难关
在厦门顺利投资发展的成功经历,让年过半百、常年奔波在海外的陈琰真正有了落叶归根的归属感。
“这边气候土壤都跟台湾比较接近,而且语言等各方面也相同,所以我渐渐把生活重心放在了这里。”陈琰说。只是没想到这种亲切感会让他“越陷越深”,以至于原本在台湾都已拥有令人艳羡的职业的两个女儿,也被他“骗”了来。
陈琰的大女儿陈秀瑜原先学的是国际关系专业,在台湾一家颇具盛名的外资企业就职。1999年,占地万余平方米的美格兰花城在厦门岛内莲前东路盛大开幕,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室内花卉市场。这一年,陈秀瑜辞职来到厦门,做了父亲的得力助手。
许是上天有意考验,美格兰花城开业才十余天,就碰上了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台风。光是修复被毁坏的园林,就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损失惨重。随后又是霜害,地面温度达到零摄氏度,已经种上的树都先后冻死。可是,这样惨痛的打击,父女俩一条心并肩作战,一同挺过来了。
亲力亲为,让厦门有更多绿色
2000年,三姐陈善音也被小妹“骗”了过来。较之秀瑜,善音的专业与花卉更接近一些。她在大学主修生物统计学,后来又“不务正业”地爱上了多媒体设计。
来到美格后,善音主要负责一些绿化造景、设计施工方面业务。在厦门园博园内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美格园”的设计,就是她与几名台湾设计师共同合作的成果。园博园内“台湾馆”的多媒体宣传节目,也由她操刀设计制作。
熟悉陈琰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称自己为“穿着西装的农民”。闲暇时候,他也乐得把美格“丢”给两个女儿打理,自己带着一把剪刀、赤着双脚,一大早就一个人到田里去,一边享受大自然,一边修理花枝,常常是一个早上下来,就走了好几里的山路。
“老爸是决策者,我们是执行者。”说起美格的这份家业,姐妹俩立场高度一致。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她俩做事都喜欢“亲力亲为”,为了使美格农艺在经营品种和工艺等方面不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她们经常到国内外考察。
“父亲以‘绿色美格、优质生活’作为美格农艺的理念,就是希望把绿色带进厦门的千家万户。”陈善音说,对于父亲的这一理念,姐妹俩打心底里认同。
“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先从它的环境看起。因为一座城市的绿色环境,是城市水平达到一定发展阶段的标志。”陈秀瑜说,“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使厦门有更多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