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城正经历一场“绿色的革命” 年底要大考
来源: 海峡都市报 作者:黄国华 日期: 2005/7/27 9:02:15
浙江园林网7月27日消息: 封园改造的城区水景公园、街道两侧新增的蓝花楹菩提树、绿意盎然的移动花池……漳州城正在经历一场“绿色的革命”。市民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正在悄然变绿、变美。
不久前,漳州市政府市长何锦龙、副市长陈炎生率市创园办人员赴京,正式递交了申报国家园林城市材料。漳州市政府提出,力争通过深入创建,争取年底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取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请飞机航空
遥感测绿化
根据考核办法规定,建设部接到申报城市的申请报告后,对申报城市统一组织城市绿化航空遥感测试,根据航空遥感测试结果、环境质量指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城市,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实地考核。
经考核符合标准的城市(城区),由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或“国家园林城区”,颁发奖牌和证书。漳州市政府创园办此次赴京还联系了遥感有关事宜。
目前,漳州市“创园办”已针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找出了存在的主要差距,并着手推进道路绿化建设,努力形成“一街一树、一区一景”的街区景观特色;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对人民广场、九龙公园、中山公园进行绿地改造,建设景色优美、特色鲜明的公园绿地等。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在漳州市区也取得进展。迄今,市区已有7个小区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小区。
2300个移动花池
扮靓城市
由于漳州市区可供绿化的空间已经不多,为了美化环境、提高绿化率,建设部门在市区胜利东路和南昌路的行道树下新摆放花池,并在一些花池种上绿化植物,到2005年年底前将新增摆放2300多个移动花池。
园林部门介绍,新摆放的移动花池里将种植一些具有闽南特色、种植广泛并易于成长的植物,包括蜘蛛兰、苏铁、三角梅等;在种植过程中还将考虑色彩的搭配,使道路更加美观。
从6月中旬开始,漳州市园林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着手摆放工作,目前胜利东路的摆放工作已基本完成,南昌路也已开始摆放。摆放工作结束后,种植工作也将开展。此前,市区胜利西路两旁的移动花池已摆放完成,这次将对其进行补密。
绿色漳州
“创园”得天独厚
漳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330天,是个天然“大温室”,是个有山、有海、有江、有平原的富庶宝地,终年花果飘香,具有开展园林绿化活动、建设生态工贸港口城市的得天独厚优势。
据漳州市创园办人士介绍,1999年底,漳州市通过省政府的验收,晋级“省级园林城市”,同年又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9月,市政府召开第21次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问题。
近几年,漳州市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努力开展植树造林、创建花园式单位等群众性绿化活动,市区新增公共绿地155.25公顷,全市绿地率已达33%,绿化覆盖率从33.9%增至37%,人均公共绿地从4.7平方米增加到7.05平方米,三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基本形成网络化的城市绿化格局。
园林部门人士说,漳州“创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道路绿化欠缺;居住区和单位的绿化差距;主要水系沿岸尚未形成绿化景观带;九龙江及市区的内河沿岸环境不好、水质差;城市绿化投入不足等。目前,这些薄弱环节正在改观。
编辑:木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