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5日消息:从1999年至2007年,花博会已成功举办9届,开创了海峡两岸花卉交流和两岸联办花事盛会的先河,有力推动两岸农业以及经贸文化合作与交流。经过9年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花博会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辐射海峡两岸的全国性花事及农业经贸盛会,也成为海峡西岸继厦门“9·8”中国投洽会之后重要的农业招商合作盛会。10年花会,也成就了漳州新名片:东南新花都!
规格提升,一届更比一届好
漳州市以水仙扬名,花木栽培的历史上溯千年。
这里成功承办首届花博会是在1999年。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要“一年一年办下去,一届更比一届好”的要求,花博会组委会以花为媒,精心打造海峡两岸投资合作平台。连续八届的花博会组织力量不断加强,办会规格不断提升,花会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此后,每年一届的花博会,一届更比一届好。几年间,花博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
前两届花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2004年,国台办、国家林业局参与主办第六届花博会,标志着花博会由原来的区域性花事活动提升为全国性的花事经贸盛会;2005年,第七届花博会主办单位又新增加国家农业部;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的加盟,使花博会的“海峡”特色更加凸显;第九届花博会增加全国台资企业联谊会和台湾唐领集团两个联办单位,更加体现两岸合作双赢的宗旨。
随花博会规格的提升,办会内涵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更加广泛。如今,花博会内涵已经从花卉展销拓展到项目洽谈,从花卉产业拓展到整个农业合作,由简单的商贸展示扩展到投资合作。
连续9届花博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了两岸合作双赢的目标,花博会成为推动两岸农业和经济社会合作与交流的大平台。
产业发展,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竞放
作为花博会承办地的漳州,境内花卉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借助一年一届的花博会,两岸花卉业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两岸花卉业的发展。
为了配合花博会的举办,漳州市把花卉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抓,在全省率先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漳州市花卉管理办公室,邀请专家制定花卉产业规划,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花卉产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花商、花农前来投资兴业。
据了解,漳州花卉及相关产业年自产自销总产值花博会初办年为5亿元,到2007年,漳州市花卉销售额13.9亿元,占全国的6.7%;花卉出口额占全国的13.6%。全市拥有花卉品种2000多个,打破原先水仙花一枝独秀的传统格局,形成“百里千家万亩”的花卉走廊,建成水仙花、国兰、榕树盆景、仙人球、观叶植物等8大类花卉生产基地。
两岸的花卉产业合作也日益紧密。漳州已与台湾中华盆花发展协会、大陆台商精致农业园艺联谊会、台湾兰花产销发展协会、台湾中华花艺设计协会等建立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两岸花卉产业合作典型“百里千家万亩”花卉走廊。目前,已有60多家台资花卉企业落户漳州,总投资7000万美元,年产值1亿多元。
情牵两岸,合作双赢求发展
几年来,花博会已从原来的两岸花卉盛会辐射扩展到农业合作,从农业合作拓展到经贸合作,再从经贸合作扩散到文化、科技、旅游等多个领域。
通过举办花博会,漳州市由最初引进台湾农业品种、技术,向引进先进管理、资金和市场转变,工贸农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步伐。先后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600多种,引进台湾农业加工设备4000多台(套),吸收先进的农业种养、加工制造、包装技术500多项。特别是近年来,台商创办大量的农产品加工保鲜企业,采用流态单体速冻等先进加工技术,引发了漳州食品加工业的一场革命。台资农业成为漳州农村经济先进生产力的辐射源,为漳州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自2006年4月获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以来,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以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典型示范为目标,努力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加快建设进度。目前,创业园6个产业区已有66家农业企业和3个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入园投资兴业,总投资1亿美元,新进驻的台资农业企业25家,总投资4000万美元,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花博会的举办,也极大地促进了漳台两地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河北:“七届花卉博览会”明年在潍坊青州举办
四川:树死草枯 南门坝公园“变丑”无人管
年宵花市“洋花”仍唱主角 传统花卉“退居二线”
云南:他们用3棵树的手续挖走我们百余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