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1月16日消息: 华安一农民将积蓄全部用于买石、藏石、玩石,并放弃原有工作赴京打响华安玉奇石名声
华安玉奇石堆出风光旖旎的“五指山”
一个深山里的农民,二十年来嗜石如命,把赚来的钱几乎全部用于买石、藏石、玩石。日久月深,他最终选择放弃所有的其他工作,一心一意经营华安玉奇石。而且,经营起步就一步登天,直接进入祖国的首都。在北京,这位华安农民一次次地把华安玉奇石推进高档次的展览大厅,打响了华安玉奇石的名声。他独具匠心的经营,把华安玉奇石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位农民,就是华安县沙建镇宝山村陈如林。
师从名家迷上奇石
今年53岁的陈如林,十几岁跟诏安著名画家沈鹏飞学绘画、油漆,10多年的“漆画”生涯,使他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素养。1982年他转行开车,经常往返于九龙江北溪的山间小道。不久,他迷上了路上经常会见到的华安玉奇石。
华安玉(九龙璧)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产自华安县方圆400平方公里的一片广阔的地域里,全县储量达上亿立方米。这种历经九龙江北溪水千万年冲刷磨洗而成的美玉,斑驳陆离、绚丽多姿,除成片成片可大面积开采的巨石外,还形成了无数皱、瘦、丑、奇兼备的风景石、观赏石、园林石。陈如林所迷上的,就是这些皱、瘦、丑、奇的“零星”奇石。
从此,陈如林便是一边开车,一边沿途拣华安玉奇石。在那里发现,就在那里把石头搬到车上带回家。后来陈如林自己经营小客车后,对奇石更加入迷了。每天中午,他把小客车开到华安汽车站,就请一辆“摩的”载着他到8公里处的玉雕走廊拣华安玉奇石,一瓶矿泉水,一个面包就是一顿午餐。他把拣到的精美石头一一放在路边,等到发车时间到了,他再去开车,并沿途请旅客帮助他把玉石抬进客车。这期间,他一边自己尽力寻找奇石,同时倾尽囊中所有,购买、收藏华安玉奇石。家里人“骂”他是“石痴”,他不搭理,依然我行我素,醉心美石间。
以石会友崭露头角
转眼之间,20多年过去了。年复一年的拣石、买石,陈如林家里的庭院及8个房间均堆满了华安玉奇石,家中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绚丽多姿的奇石好几万颗,大的重量超过一吨,小的只几两重。至于具体的数字有多少,连他自己也搞不清。
为提高自己的赏石水平,陈如林买来了《中华奇石鉴赏大观》、《中国国石》、《中国赏石界》等工具书,订阅了《中国花卉盆景》、《中华石文化》等行业报刊。他一边学习摸索,一边发表文章、照片,和同行交流、切磋。通过以石会友,他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他的奇石也不断地“亮相”。他收藏的奇石“寿星”、“金龙戏珠”刊登在今年第一期《中华赏石文化》,同行的北京杨绅分别给两石各赋一首诗。其中赋给“寿星”的诗是:鹤发童颜步履轻,慈眉善目好心情;只缘笑对人间事,无虑贵贱与功名。赋给“金龙戏珠”的诗是:华安石似佛含珠,哼哈二将把恶除;天然造化叹奇观,出神入化有也无。
名扬京城奇石生辉
华安玉奇石是水冲石,有山水花鸟、形态各异、光泽度高,在奇石界备受欢迎,打进京城肯定有市场。陈如林想到这一点后,决定放弃客车经营业务。2001年,他带着30多吨的华安玉奇石来到北京,开始“投石问路”。这一年,他在空中来回飞了8趟,耗费6万多元,主要精力用在向社会推介华安玉奇石。第二年伊始,他先后参加“中兴杯”全国奇石文化大展、北京首届自然艺术展、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中日书画展等10多次全国性大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亚运村、国贸大厦等地,这位华安农民向人们展现华安玉奇石特有的风采,“佛门圣地”、“天台古韵”等奇石及“密林深处是我家”玉石盆景获得金奖,“深山美石”的华安玉奇石逐渐名扬京城。
与此同时,陈如林匠心独运,开发华安玉奇石盆景。通过他的精巧构思,有山有水的玉石盆景一面市,就成为京城抢手货并打入国际市场。他的奇石盆景通过北京山水盆景有限公司,出口意大利,且订货者络绎不绝,令他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陈如林在京城奇石界有了立足之地,夫妻俩在北京市宣武区——大观园工艺品市场租了两间店面,专门经营华安玉奇石,以石会友,以石为生。陈如林不时回华安采购华安玉奇石,制作奇石盆景,源源运往北京。现在,他又开始收集有关华安玉资料,准备编写《华安奇石》一书,使华安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