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8日消息:森林覆盖率第一省2011年再造林650万亩。第一次听到此消息时震撼的感觉仍在眼前。如今,一年的辛苦和汗水,答案呈现在八闽大地上:一棵棵新栽植的树木迎风摆动,杉木已有半米多高,绿化大苗郁郁葱葱,成片油茶基地承载着福建林农致富的新希望……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验收结果显示,2011年福建全省共完成造林面积701万亩,是650万亩造林任务的107.8%,造林树种由以前3种为主到现在的40多种,造林面积和树种多样化均为历史之最。
向更加优美和谐幸福福建迈进
应对气候变化,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了林业“双增”目标。作为森林覆盖率第一省的福建,在响应号召、实现“双增”目标中自然要敢为人先,起到表率作用。201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大规模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全面部署650万亩大造林任务,掀起新一轮造林绿化高潮。
意义当然绝不止于此。在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看来,新一轮大规模造林更加关系着福建的绿色转型发展,关系着全省人民的宜居幸福,关系着子孙后代的长远未来。在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孙春兰就提出,要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扩大森林种植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奋斗。
“650万亩大造林是省委、省政府基于省内省外林业发展大环境,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战略大决策。”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陈家东说。
大造林让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福建生态优势更加明显,这在科学发展成为第一要义的今天尤为重要。当很多地方的为政者为如何改善生态条件、增加生态宜居指数而烦恼的时候,福建的官员们可以很幸福地谈论着自己的绿水青山。有一组数据,福建省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超过7000亿元,是全国唯一一个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优的省份。《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福建采访,建阳造林15.5万亩、大田造林25万亩、古田造林27.7万亩……以及一个个数据背后成片的阔叶树、混交林,杉木、油茶、毛竹、红豆杉……让记者有充分的理由畅想一个更加绿色、更加生态、更加和谐的八闽大地。
有为有位造林绿化新机制
无论从哪个角度,在森林覆盖率高达63.1%的福建再新造650万亩林子,这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地从哪儿来?资金投入如何保障?种苗供应怎样确保质量?在记者采访中,谈起造林任务下达之初时的情景,福建省各级林业部门的干部职工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压力”两个字,这让许多人当初彻夜难眠,打破脑袋钻研确保造林任务完成的方式方法。
“一年种过去3年甚至5年的树,要是说不苦不累,那肯定是说瞎话。造林开始那些天林业局每个人都忙的焦头烂额,我们提出大干120天,取消双休日、节假日,所有干部都要上山下乡。”建阳市林业局局长方仁兴说。造林开始时,方仁兴出了一次车祸,小腿骨折,原本应该躺在医院静养,“这种时候我哪能躺得住”。第二天,方仁兴拄着双拐就去了造林现场。
造林过程中,福建省林业厅对每一个干部提出了要求:工作要上来,干部沉下去。为此,省林业厅选派了78名干部和18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
“有为才能有位,虽然大造林辛苦一些,但是看着书记、县长以及各部门的同志都在忙着咱林业的事情,工作做得开心,再苦再累也值得。”三明市大田县林业局局长叶宝生说。2011年,大田县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5万多亩,是省下达任务19.7万亩的127%。
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大造林,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林业工作,将造林绿化作为主要领导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了省、市、县(区)、乡(镇)、村五级书记和各级行政首长抓造林绿化的工作机制。
富民增收效应持续显现
“八山一水一分田”,多山的福建,涉林人口占到农民总数的3/4,林业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 2011年全省农民纯收入8720元,增长17.5%,其中涉林收入2082元,人均增加 365元,为林农增收贡献约5个百分点。
701万亩大造林,福建生态再上新台阶之外,受益最多的是福建的林农,他们发自内心赞成支持这项绿色新政。
“以前这里都是荒山,600多亩地分属近100户人家,没有人愿意打理。这次借助全省大造林,村里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出资雇了4台挖掘机大干了2个月平整土地,630亩荒山荒地全种上了赣系油茶。”在大田县桃园镇翁厝村,林农翁其桂带着记者查看合作社的油茶山,绿油油的油茶让荒山平添无限生机。
翁其桂告诉记者,油茶种植每亩省里有500元的补贴,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帮忙联系种苗、指导种植,按照现在的油茶果价格,5年挂果后每亩地收益不低于3000元。“荒山变成了黄金地,我们老百姓当然欢喜的不得了”。
为激发老百姓参与大造林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个人、社会团体投身大造林,福建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包括资金补助、贴息贷款、造林免税、择伐补助、单列采伐指标等12条。这些政策在刺激社会造林热情的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大田县上京镇溪口村村民刘兆峰在大造林政策的刺激下,承包村里的600多亩山地种植了杉木。“造林还有补助,树木成熟后采伐指标单列,这些政策都是以前没有的。”刘兆峰告诉记者。
根据统计,701万亩造林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今年可增加农民劳务收入19亿元,并且这种富民增收效应还将持续发酵。这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扩内需、保增长压力骤增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珍贵。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